所有伊利亚随笔选的评论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几天前开始读这本兰姆的《伊利亚随笔选》。有一点难以读下去的感觉,可能是文学素养还不够,对英国历史文化也欠缺了解。但是虽然读的慢,文章中却总有些句子段落让我忍不住摘录下来。 网页链接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在读【英】查尔斯·兰姆 的《伊利亚随笔选》(刘炳善 译)。语言幽默诙谐,妙趣横生,使人很难同作者查尔斯·兰姆(随笔中的笔名:伊利亚)屡遭不幸的一生际遇联系起来。所谓 ”泪和笑只隔一张纸。恐怕只有尝过了泪的深味的人,这才懂得人生的笑的心情“。兰姆真不愧是英国独一无二的幽默作家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刘炳善先生所译《伊利亚随笔选·古瓷器》一文中(第294页),作者兰姆的堂姐说作者“列奥纳多的画儿不知买了多少张”。‘列奥纳多’者,达·芬奇也。富得买得起“不知多少张达·芬奇的画”,太让人吃惊了。在这个语境中,就像前文已经提到过的,堂姐指的应该是print after Lionardo吧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心肠。想认识一个人,像心上有一块地方被猛撞了一下。想认识兰姆,是读梁文道《我读》时种下的念头。书里引几段文,出自兰姆《伊利亚随笔选》,原文淡了,那种印象存着,有段大意,如果能让扫烟囱的小孩欢嬉开心,他愿意站到深夜。兰姆的心肠一下让我触到他的心脏。心肠不算什么,还是看它为第一要义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梁遇春先生有言:对于心灵的创伤,兰姆是一剂“止血的良药”。我读兰姆这部《伊利亚随笔选》还是源自于董桥书中的牵引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过多的吸取别人的独创思想,就限制了自己本来拥有的那一份思辨能力的发展。——查尔斯·兰姆《伊利亚随笔选》晚安~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订购了兰姆的(伊利亚随笔选),受了@贾柯的微博 的影响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寒假储书。木心作品一辑八种,当收藏。另四本,《悲欣交集》。《书与你》,《猎人笔记》及《伊利亚随笔选》。阅读如深海鱼觅食,沉潜于幽暗中,常觉与世隔离。如一禅语:夜静水寒鱼不食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晨起健身遇大雾。日间风和日丽,如觉春来。世间欢歌急锣,唯阅读和行走,欢喜慈悲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《伊利亚随笔选》中《扫烟囱的小孩礼赞》,太久没看到这样的好文章了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刘炳善先生在其所译《伊利亚随笔选·古瓷器》一文中(第294页)将 Potters Bar翻译为“陶工棒”。Potters Bar 为伦敦外一古镇的名字,Bar 这个词在古代曾经被用来指“城门”。如果意译这个地名,可作“古窑门”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某一事物的整个愈是可爱,人们也就要求它自身具有特别可爱之处。一朵雏菊跟另一朵雏菊比较起来,不过如此;但是一朵紫罗兰就得色彩艳丽,香味淡远。——“一个单身汉对于已婚男女言行无状之哀诉”,《伊利亚随笔选》,[英] 查尔斯·兰姆,上海译文出版社。
来自微博用户2016-10-10 10:16:13
的评论《伊利亚随笔选》299页注“罗斯柴尔德-十九世纪欧洲犹太富翁”。加‘十九世纪’画蛇添足了。